《肾阳虚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1,仅供参考
肾阳虚(deficiency of kidney yang),为中医名词术语,又称肾阳不足、肾阳虚衰、命门火衰。本病是由于肾阳虚衰,温煦失职,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,以畏寒肢冷,腰以下为甚,面色白或黧黑,神疲乏力,小便清长,夜尿多,舌淡苔白,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。多由素体阳虚,或年老肾亏,或久病伤肾,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。中医认为,肾主水,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,若肾阳不足,蒸腾气化无力,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,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。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,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,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,而应慢慢调理。肾阳亦称为元阳、真阳、真火,十二经之根,先天之本在于肾。肾与命门本同一气,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。肾阳主一身之阳气,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。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(NEIS)有关,肾阳虚证在下丘脑-垂体-靶腺(肾上腺皮质、甲状腺、性腺、胸腺)轴均有不同环节、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,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,主要表现为调节功能紊乱。
引起肾脏阳气虚衰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:
1.素体阳虚
指因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...阴阳失衡,累及肾脏,至阳气虚衰。
2.年高肾亏
肾脏阳气虚衰,肾脏的年轻程度决定着...的年轻程度,反之,随着...的衰老,人的肾脏也开始走向衰弱。
3.久病伤肾
任何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都可累及到肾,导致肾脏阳气虚衰,故肾病多为虚证。
4.房劳过度
性生活不不节制,如性生活过于频繁,早婚及手淫等,房事过度可耗伤肾阳。
5.过恐伤肾
人的不同情志活动与五脏有相对应的规律,如心在志为喜、肝在志为怒、脾在志为思、肺在志为忧、肾在志为恐。故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。
肾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,激发脏腑、经络、形体官窍的各种功能,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,则转化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阳。肾阳旺则全身之阳旺;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;肾阳亡则全身之阳皆亡,人的生命便会终结。如果肾阳不足,则全身的新陈代谢降低,产热减少,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均减弱。因此,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多个方面,如:神疲乏力、精神不振、活力低下、易疲劳;畏寒怕冷、四肢发凉(重者夏天也手脚发凉)、身体发沉;腰膝酸痛、腰背冷痛、筋骨萎软;性功能减退、阳痿、早泄、易患前列腺炎等;小便清长、余沥不尽、尿少或夜尿频多;听力下降或耳鸣;记忆力减退、嗜睡、多梦、自汗;易患腰痛、关节痛等;易患骨质疏松症、颈椎病、腰椎病等;虚喘气短、咳喘痰鸣;五更腹泻,或者便秘;身浮肿,腰以下尤甚,下肢水肿;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,或阴囊收缩,遇寒则甚,遇热则缓;须发易脱落、早白;形体虚胖或羸瘦;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。
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:
1.腰膝酸软而痛是因为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,骨失所养,髓液不充;
2.男子阳痿早泄,女子宫寒不孕是由于肾藏精主生殖,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其生殖功能减退;
3.久泻不止,完谷不化,五更泄泻起因于命门火衰,火不生土,脾失健运;
4.小便频数,清长,夜尿多则由于肾司二便,肾阳不足,膀胱气化障碍;
5.浮肿,腰以下为甚源自于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,水液内停,溢于肌肤,停滞胃肠;又因水湿趋下,故腰以下水肿尤甚。
6.面色黧黑无泽由于肾阳极虚,浊阴弥漫肌肤;
7.畏寒肢冷,下肢为甚则因为阳虚不能温煦肌肤;而阴寒盛于下,故下肢尤其是两足发冷明显。
8.精神萎靡是阳气不足,脑失所养,心神无力振奋;
9.面色白,头目眩晕是由于气血运行无力,不能上荣于清窍;
10.舌淡胖、苔白,脉沉弱而迟均为阳虚之证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